英國公司內轉記(下) :逃跑失敗後又意外成功?

by Dear loser

最近工作上的轉變是,我內轉到另外一個產品組了,這篇是最後一篇,分享最後是怎麼轉組的,以及心得感想。


有時候生命真的很奇妙,好像就是會做些安排,讓你做完該做的功課。身為逃避型人格的我,遇到事情就是能逃就逃,我討厭吵架討厭衝突,在台灣的工作總是盡力而為,有問題就會反應,但當真的受不了沒辦法時,我便會啟動預設技能——逃跑,也就是裸辭。可惜在英國拿的是綁公司的工作簽,沒有這個選項。

在內轉無緣後的日子裡,我試著和 D 開啟溝通,以他喜歡的開玩笑方式互動回去,並也參加下班後的喝酒,拉近距離,也發現其實他就是偏散漫不喜歡寫程式,對於很多事情覺得不需要那麼認真,以及對於現在的主管職有很深不安全感,但其實本質上還算是個好相處的人。而或許也是 CTO 有找他約談後,他也不再那麼針對資深工程師或是開 B 的玩笑,團隊也漸漸回覆到和睦的狀態,我們也順利的發布歷經 4 個工程師主管的功能,贏來這半年動盪中的小勝利。

意外的轉機

而就在工程團隊又恢復既有的合作默契後,Teams 上突然出現 E 的未接來電,接著是她的訊息說,原本的職缺又出現了,她會和她主管(策略長)去思考怎麼樣進行比較順暢,這機會就莫名又出現了。

我沒有多想,就繼續過著做著原本的產品,並沒有抱持太大期待,而在一個月後,我主管找我聊說最近公司要重組,有機會可以到 AI 組,問我有沒有意願。接著就收到 E 的訊息說,這件事情已經確定了,只是會需要內部妥善溝通後再公布。

事後看起來,可能剛好 CEO 更換、產品組一個 PM 去產假一個 PO 離職,工程師也有數位離職,全部都擠在這時候發生,所以內轉變剛好搭上這一波變動中。而除了我轉組以外,你們猜猜發生什麼事?D 被降回工程師不再是工程師主管了。

為此他十分低落,謊稱了幾天病假,但又可以在辦事室看到他在會議室裡疑似在面試,另外又有一天喝得醉醺醺地參加會議,拿著啤酒在 retro 版上寫下 CTO 是個騙子。

內轉過渡期

目前公司尚未公司轉組資訊,我同時做著兩組的工作,相較於之前組的愜意不用寫文件,大家工作比較是一個自律彈性,新的組比較嚴謹一些,除了多很多文件溝通外,盯進度的會議也多了不少,不過再怎麼比也比不上在台灣的強度。此時都很慶幸在台灣最後一份工作,有好好的練習訓練需求淬鍊以及寫 PRD。現在透過 AI 大家都可以寫出份很周全的文件,有時反而失去人味,或是切磋腦力的機會,慶幸 那時沒有 ChatGPT 需要花很多心力去著墨練習。

除了工作文化的差異外,技能的學習我倒是蠻喜歡的,新產品很簡單的說是在做 Excel sheet 的資料清理,把一個 Excel 上傳後,系統怎麼抓到正確的 Tab (分頁),找到需要的欄位,並分析欄位中的值是否正確,以及閱讀人該注意哪些指數。聽起來好像沒有很難,但看了原始的 Excel 資料才了解其中的複雜性,資料十分雜亂且多。現在處於學習陣痛期,希望在三個月後可以上手。

除了要重新學習新技能,讓我比較頭痛一點就是要認識新同事,並不是說我們不認識,而是我除了自己的組或是有在合作的夥伴,我本來就很少會特別去跟別人攀談社交,一是英文沒那麼好,二是閒聊並不是我擅長的事情,特別是西方的社交。如果可以許願,我希望在三個月後也可以和新團隊的同事更親近點。

我的學習

經歷這半年多的雲霄飛車,我的學習是:

第一,如果在工作上有遇到任何覺得不太對不舒服的事情,一有苗頭不確定時,就該和主管說明,這樣才不會在之後突然爆發讓主管措手不及。這次我發現狀況不對和主管反應前後應該也有兩三個月,感謝主管盡他所能的協助。

第二,找對人很重要,關於內轉到其他組,我其實多次在考評時和主管分享過,但他一直都沒正面回覆,而在我和 E 對話中也得知,她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樣的資訊。而 E 相較於我主管,和做決定的策略長關係較親,加上她的人格特質比較強硬,要什麼就會強力去爭取,所以找對人真的很重要。

第三,放下無謂的自尊吧,過去在共同會議中,我常羨慕她可以有流暢的英語表達能力,可以自信的開玩笑與提問。卻因為無謂的自尊,並沒有抓緊機會和她學習,而一直在那自怨自艾,直到真的是逼不得已才踏出這一步。接下來要好好的補起這段時間少的學習。

第四,找不到其他工作,或許內轉也是個選擇。我很慶幸我內轉的過程,其實總體過程算是很順利,沒有正式面試,也沒有什麼履歷遞交,真的就是那次和 E 表達意願後,就成了。反倒是組內有其他工程師想轉過去被拒絕。未來如果再次遇到找不到其他工作,或許我也會先來看看內轉的機會。

第五,海外求職也算是半種歸零,如果持續和過去的待遇或是發展相比,可能會一直卡著不知道怎麼往前。2025 我大概就是接受了自己就是比人晚來卡位、英語能力不如人、社交能力待加強這些事情,與其一直與台灣環境相比,不如就接受,然後慢慢的成長,把缺的地方補回來。

寫在最後

在這崩潰的轉變期,好像也是第一次我不需要在工作與關係中二選一,伴侶十分支持我的決定,在這過程中也體諒我常常無法活在當下,常常失神焦慮的低潮時候。並在我開始接兩個組忙到昏頭時,打理家裡以及擔任起照顧小狗的任務(對我們最近還幫房東照顧狗,真的是感覺像在當在職媽媽,上班前午休下班後都得遛狗,常常覺得心力憔悴)。雖然最近家裡真的是常常亂糟糟,但我會好好珍惜低潮已久有些轉變的日子,或許不是什麼亮麗的新工作 A 選項,但這個第二選擇我也很感激。

謝謝讀到這裡的人,你很有耐心,透過這六千多字一起體驗我半年的抓馬。目前抓馬仍在繼續中,但我希望不要嚴重到我還要寫文。

獻給也在職場低潮的人,你不孤單,雖然很難相信,但有天會有轉機的。

一度很想叫 ChatGPT 寫這篇,但最終還是用習慣的碎念體寫完了。

如果喜歡這篇的文章,歡迎留言,或是請我喝杯咖啡,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啦!

You may also like

1 comment

又是努 14 7 月, 2025 - 3:51 下午

不過再怎麼比也比不上在台灣的強度 > 看到這句笑出來
恭喜你度過這段有點長的陣痛期!

Reply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