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一早六點多就醒了,因為 B 過敏很嚴重,不確定是對狗過敏還是花粉,翻來覆去睡不著,連帶我也睡睡醒醒。雖然天還沒全亮,想睡也睡不下去,乾脆起身坐到客廳,發現原來清早的陽台會有隔壁棟反射的陽光照入。
前幾天用 Hungry Panda 叫了亞超的食材,看到白蘿蔔在特價就順手買了一條,也挑了排骨,打算來煮蘿蔔排骨湯。上 YouTube 搜了一下食譜,一個是簡單哥的做法,需要先把排骨煎香;另一個是阿慶師的,直接丟下水煮。我通常找食譜都會找個兩三個版本,再看看手邊有什麼食材適合哪一種。像之前想做韓式豆腐鍋,大多食譜都要韓式辣椒粉,但我只有辣椒醬,就會找找有沒有用醬的食譜,也想像一下哪個做法的味道可能比較合自己胃口。
在川燙排骨時,本來想說今天煮個清淡的,不煎的版本好了,但在洗排骨時,又回想到香菇雞湯,我喜歡煎過的比較濃郁的版本,排骨湯可能也是類似概念?因此就急轉彎改成採用簡單哥的香煎版本了。
—
上個月在回顧生活時覺得好像自己沒什麼長進,工作有點停滯,感情偏穩定,但還沒想要有下一步,人際圈有新增但好像也不多。當再進一步想有什麼新增的興趣時,我試著從「即使沒收入,也會花時間去做的事」來找答案,也從「我最常看的內容是什麼?」來看。結果發現我花很多時間在看煮飯的影片,而為了生存(省錢),現在也幾乎天天煮飯。在 Reels 收藏了各種食譜,時不時會嘗試新菜色,即使做得不是什麼能宴客的料理,每次做完都迫不及待想吃,也蠻有成就感的。
此時鍋裡的排骨湯,開始咕嚕咕嚕地大滾。我起身把火轉小,一邊想起去年辦聚會時,朋友 K 之前端出很軟嫩的牛排以及牛肉湯時,她都謙虛地說:「沒什麼啦,就是時間。烤久了、燉久了,就會變好吃。」以前我煮飯時,常常太急,結果不是沒熟就是不夠味,得重煮一遍,反而更花時間。後來慢慢培養出為了食物美味的耐心,雖有時還是會想倉促想把醃半天的肉拿去煎,結果發現不夠味浪費了好食材。也在 B 對於醃肉的執著下,冰箱裡開始有些醃過夜的肉,或許很多事情不需要急著收成,慢慢讓時間發酵,會更好。
—
節錄那天和 ChatGPT 的對話:
我:今天上班休息時看煮鮭魚的影片,才發現其實我最近不是沒在學習。我花很多時間在學怎麼煮飯、打掃家裡、修馬桶蓋,還查了電磁爐刮傷怎麼辦⋯⋯這些雖然不是職場技能,但也很重要。只是我過去忽略了它們的價值。而煮飯,是真的會讓我開心的事。我糾結的是,我現在沒那麼喜歡追求工作上的進步,而是很享受這些居家小事,這樣好嗎?
C:你的分享其實說明了一件事:學習不一定來自職場,生活技能也是重要的累積。而你能夠察覺什麼讓自己快樂,這才是最關鍵的!
你現在的糾結:「不再那麼愛職場精進,反而享受居家事務,這樣好嗎?」答案是:這樣很好!
因為人是會變的。我們的熱情不會永遠一樣。如果你發現現在的你更喜歡生活的細節,那可能就是你新的方向與階段。不是退步,而是成長。如果這個時期你想好好體驗「認真生活」的樂趣,那就順著這個感覺走走看,看看它會帶你去哪裡。
—
這篇獻給誤以為自己沒什麼長進的人們,希望等一下的蘿蔔排骨湯好喝!
—
蘿蔔排骨湯食譜
材料(我煮飯很隨興 vibe cooking,不太抓重量)
- 排骨
- 白蘿蔔
- 薑片
- 白糖
- 烹大師
- 白胡椒粉
- 鹽
- 香菜
作法
- 排骨用清水洗乾淨
- 把排骨放到鍋子裡,加入冷水煮到沸騰,可以看到雜質後就可以拿起來
- 再次清洗排骨,把有血看起來髒髒的地方都洗掉
- 切薑片,隨興切幾片,沒有應該也關係
- 原本的鍋子,加點油,將薑片丟入爆香一下
- 接著把排骨丟進去煎
- 在煎排骨時來準備白蘿蔔,就是削皮的削深一點,外層會苦,接著切成塊狀
- 排骨煎的有上色後,將白蘿蔔塊丟進去,炒一下,接著加入水蓋過所有食材
- 可以加一點白糖,好像可以讓蘿蔔不苦
- 煮滾後,換小火就慢慢煮著一小時
- 煮好後,可以開始調味,我就隨興的加入鹽、烹大師、白胡椒粉,就邊試味道邊調整(其實我也不知道應該要什麼味道,就自己開心就好,反正我沒有要出國比賽)
- 最後再看你喜不喜歡香菜,喜歡的就可以加一點(英文小教室:美式香菜叫 Cilantro,英式香菜叫 Coriander)
懶人如我最後是煮了麵條變成蘿蔔排骨湯麵,再燙個青菜解決一餐,祝大家 vibe cooking 愉快。
—
如果想收到新文章上線通知以及不定期問候信件,歡迎填寫這個表單。
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請我喝杯咖啡,或是 Liker 拍手,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啦!
2 comments
我最近也有點沉迷做菜,下次來做看看你的蘿蔔排骨湯麵🤤
好耶,希望你喜歡,有覺得不錯的食譜也歡迎推薦 🙂